ETC、智慧停车,解决出行“卡壳”难题
中国智慧交通驶入“快车道”
8月18日,中国ETC服务平台当日正式上线提供服务。徐骏 作(新华社发)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消息,全国高速公路ETC(全自动电子收费系统)门架系统和车道改造全面完工,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城市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依靠ETC、电子停车指引、电子自助付费等新型技术,中国智慧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
“一脚油门”畅行高速路
“安装ETC之后,货车可以和普通客车一样走ETC专用道,真的实现了一脚油门畅行全国高速公路。”中外运物流东北有限公司运输部总经理张洋经常开货车上下高速路。以前,每次进出收费站时的长时间排队等待是他最苦恼的一件事。最近,公司300多辆货车统一安装了货车ETC记账卡,不仅通行效率是人工的3—5倍,还能享受“先通行后付费”的记账付费。
大货车使用ETC还可以减少油耗和碳排放量。一家集装箱运输企业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一辆大货车安装ETC后,每车次平均可减少10至20分钟通行时间,一年能减少300至500升柴油,平均每台车节约成本可达3000元。
目前,辽宁、河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正陆续发行货车ETC记账卡。据交通运输部规定,这种套装发行将成为下一步全国货车ETC卡发行的标准模式。
普通小汽车安装ETC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很多车主表示,安装ETC免去了节假日高速排队的烦恼。记者在首都机场高速收费站出口看到,未安装ETC车辆只能通行混合车道,排队等候及通过时长约3分钟,ETC车道则畅通无阻,每辆车平均通行时间仅为2—3秒。
出租车上高速,乘车费和过路费合并结算,还能开电子发票。11月15日,全国首个“出租车ETC”方案在广东深圳上线。这套方案通过ETC车载设备与出租车计价器直连等全新技术手段,不仅为乘客解决了在高速出行时的开票难题,也提升了出租车的高速通行效率。目前,装有ETC的首批1000辆试点出租车已全部完成ETC安装改造,下一步将陆续在深圳全市推行。
近年来,类似的ETC应用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不断出现,各项政策起到了推动作用。国务院办公厅今年5月下旬印发的《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提出,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力争2019年底前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随着ETC全国联网落地完成,中国ETC用户数量不断增加。预计到今年12月底,全国ETC用户数量将突破1.8亿,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率达到90%以上。专家表示,这意味着高速公路将迎来“智慧通行”时代。
涉车场景应用更丰富
最近,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商场地下车库出现一种新型停车缴费方式。车库进口处和出口处上方各安装了一台读取车牌和停车时长的感应器。当车辆进场时,车内的ETC设备会发出一声“嘀”的提示音;出场时,车辆无需停车就完成自动缴费。
停车场负责人表示,新系统上线后,不仅商场停车场有望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还大大提升了车辆进出场的通行速度。如今,在很多城市的停车场,这种基于ETC的“无感支付”系统正在快速推广。
截至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ETC为解决停车难题等涉车领域应用提供了智慧解决方案。《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提出,鼓励ETC在停车场等涉车领域应用,包括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港口码头等大型交通场站,以及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未来基于ETC的智慧停车系统将涉及越来越多场景。
在贵州、河北省内一些指定加油站内,一家商业银行最近开始试点“智慧加油”服务:安装该银行ETC的车主只要进入指定加油站ETC专用通道加油,即可享受免下车、免排队缴款、免刷卡、免扫码,从开车进场到离场2分钟内完成的“即加即走”加油体验。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智慧停车平台、停车诱导系统及城市停车场所等之间的信息壁垒将逐步被打破,停车交费、加油、洗车、购物等多种涉车场景快速应用将不断增多,真正构建起城市智慧交通体系。
ETC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在此过程中,一些掣肘新技术发挥作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亟待重视。
据报道,今年下半年以来,各家银行大力布局ETC业务,各地频频爆出一些车主车牌或个人信息被抢注ETC的现象。一些有偿代办的推广专员还通过非法倒卖车主信息,趁机牟利。相关律师指出,网上代办ETC,非法获取、转让、使用他人信息,买卖双方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在线办理ETC服务也出现不少问题。以某社交媒体ETC助手为例,设备无法激活、押金退还困难、设备发货延迟等问题成了用户投诉的重灾区。专家表示,随着ETC用户逐渐饱和,ETC市场发展将进入“下半场”,比拼的是服务品质,不达标商家将被淘汰。
技术应用仍需不断完善。以货车ETC记账卡为例,其好处不言而喻,但发行推广也有难点。辽宁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公司董事长刘云峰表示,由于货车用户分散,记账卡发行需要银行授信管理;此外货车车型常发生变化,这对ETC标签写法、车型识别都提出了一定挑战。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进入智慧交通时代,做好相关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各项业务服务对接、相关技术完善、加大对用户培训和宣传等工作极为重要,如此才能让技术革新更好服务人们的交通出行。(记者 彭训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