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统领和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刚刚圆满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高度概括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优势。其中,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再次强调了人才是我国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动能所在。我们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学校微观层面,习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大学成为国之重器,本科教育正处于国际、国内历史周期伟大切换的关口,我们要为广大师生的利益谋幸福,即为学生的卓越成长特别是获得感、为教师乐于教书育人特别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创造一切条件,我们要为实现厦门大学的两个百年梦努力奋进。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高等院校要充分地认识到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关键性、急迫性,更扎实地推进育人工作新突破、实现教育教学新变革。
一直以来,厦门大学都致力于培养能够推动和引领时代进步的精英人才,以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性大学为办学目标,这要求我们必须对标国内外一流高校,在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校情实际,筑牢优势、弥补短板。这其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我们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习总书记曾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问计于生、于师、于学院,以全心全意服务师生为己任,才能为党和国家真正构筑一个根基稳、信念牢、质量高、作用大的育人阵地。
第一,坚持学需问,学且识。教务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一方面通过学习去深刻领悟主题教育的精神,更重要是结合本职工作和自身业务去实际中探问,在“问”中求知、探问、求索,另一方面坚持学且识,“识”乃辨别、把握是非能力,所谓博闻才能强识,通过学习获得自身工作的行动指南,遵循行动研究并结合研究式管理推进一流本科建设,以打造一流专业、打造一流课程为着力点,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度调研,讲求听实话、察实情、收实效,全面了解各教学环节中切实存在的、与师生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高度重视、快速反应、落实整改。在近期开展的广泛调研中,反映出目前不利于优良教风学风建设的“水课”现象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未有明显突破,“满堂灌”型教学模式仍占主导,教师重视知识传授而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品德培育和高阶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教务处一是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在教育部强调的优化结构、内涵发展主导思想下,全面推进以质量、引领为导向的专业建设;二是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质量完善和课程体系优化等关键环节,在着力打造金教、金课和高质量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上找突破口,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灵活的课程体系,从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三个方面入手,形成科学完善的课堂教学闭环,构建以提升课程质量为核心的质量保障支撑体系。
第二,打造金课,淘汰水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落实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消灭水课,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扩大金课门类覆盖的广度,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的效度,增强人才个性化培养的精度。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也要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有机融合。严格执行课程准入制度,充分发挥学院教学委员会把关作用;课程内容充分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建立课程内容定期淘汰、更新机制;以适度提升课程难度为途径对师生形成正向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挑战性,提升教师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推动学习结果探究性和个性化。
第三,着眼于教育教学流程重组和结构再造。大学成为国之重器是有条件的,需要大学不断的质量迭代革命。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卓越服务管理支撑、研究型教学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学校以智慧教学为抓手推动课堂革命,充分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推进信息技术与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倡导实施混合式教学、小班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通、课内课外互动的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倒逼师生发展力持续活跃,实现科教融合、教学相长的共赢生态。
第四,建立以成长性学习为导向的全域质量保障机制。以大数据驱动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创新性发展,建立以常态数据监测和多维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为抓手的跟踪评价机制,实现教师教学多维考评、学生学业过程性考核两手抓,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对学生开展主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倒逼作用,全面跟踪、评估不同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业情况乃至每节课的学习成效,健全以能力为主线,能力与知识并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全程监控机制和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有效突破传统、单一、扁平的评价模式瓶颈。下一阶段,教务处将充分依托教学课程组和课程质量大数据评价,完善组织、政策、经费等保障,构建完整的质量保障支撑体系。进一步推动全校优势师资共享,鼓励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更广泛地参与到建设金专、金课的大育人格局中,多措并举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教学动力和学院的改革动力,实现学院“重育”、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教育生态,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德才兼备、能力卓越的领军型人才。
在新时代,以本为本,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已经搅动了一池春水,形成了滚滚春潮,需要我们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成大事是一种国家情怀。教务处期望全校上下既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同时要营造领导力、角色力、协同力、激励力、执行力和目标力之六力统合,构建研究式管理体系,推进行动研究贯穿到我们各项工作中,把初心和使命捧在手中、抱在怀里、扛在肩上、铭在心里、顶在头上,要用高政治站位抓执行,要用务实的作风抓执行,要用奋进的状态抓执行,要用学习的自觉抓执行,要用研判的习惯抓执行,要用法治的精神抓执行,要用精细的管理抓执行,要使师生的感动抓执行,努力建设以一流质量为核心的厦门大学卓越教育教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