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南京大学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南京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上的专题党课
胡金波
(2019.10.22)
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适时开展集中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色和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程、重温入党誓词、弘扬红船精神,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强决心。
5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5月31日,党中央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我校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于9月11日召开了动员部署大会,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抓思想认识到位、检视问题到位、整改落实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充分借鉴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成功经验,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强调更加突出理论学习、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加突出激发师生参与热情、更加突出发挥党支部作用。通过一个半月来的学习研讨、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环节,我深切感到在全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既重要又必要,既合时又及时,既解渴又给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理论起点、实践起点、历史起点、逻辑起点,是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强大武器,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之所以能够永葆初心、勇担使命,靠的是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政治品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我和班子成员一道,紧紧围绕“自身强不强”“贡献大不大”“人民认不认”等三大问题进行集中调研,全力聚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层党组织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学生社团等五大重点检视差距,查找出管党治党的政治定力欠强、办学治校的本领能力偏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欠活、师生满意度和获得感偏低等突出问题。校处级干部是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关键少数”,是引领雁群齐飞的头雁,必须针对上述突出问题,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强化“改变南京大学,从改变自己开始”的意识,带领群雁“春风一夜到衡阳”,防止“万里寒云雁阵迟”。下面,我以“改变南京大学,从改变自己开始”为题,就“为何改变南京大学”和“怎样改变南京大学”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和初步思考。
一、为什么要改变南京大学?
马克思告诉我们:“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南京大学必须顺应时代大势,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呼应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要求,使南京大学的办学治校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能视“绿肥红瘦”而不见,“却道海棠依旧”。南京大学作为“明者”就应“因时而变”,作为“知者”就应“随事而制”,避免走进“明日黄花蝶也愁”的困境,从而把建设“第一个南大”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从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中认清“改变南京大学”的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坚实基础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是中华民族迎来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的重要任务是通过质量、动力、效率变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强国之梦。强国必先强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到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强教必强高教。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一流大学是目标,一流学科是条件,一流本科是根本,一流专业是基础。”一流大学是国家持续发展的第一红利,它“是时代的表现,是对现在和未来都会产生影响的一种力量。”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南京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民族振兴的主要贡献者、国家富强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就应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坚持党的领导,融中国特色、南大风格、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依法治教、统筹推进为一体,以“出神入化之功”扎根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在中国江苏大地上,收“第一个南大”建设“出类拔萃”之效。这要就要南京大学持续谋划人才培养为民生改善再多做些什么、科学研究为产业转型升级再多提供什么、“双一流”建设为“中国梦”实现再多贡献什么;持续努力让南大的办学实践成为“走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大的“国士风范”(像长江一样浩荡、像钟山一样雄毅、像玄武一样恬静、像雨花一样斑爛)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大的“双一流”建设成效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新要求赋予的新使命中认清“改变南京大学”的迫切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既对南京大学寄予殷切期望,也为南京大学指明前进方向。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前提是明晰方向、第一追求是世界一流、第一使命是立德树人、第一品牌是最好本科、第一资源是人才强校、第一动力是改革创新、第一效率是优化管理、第一姿态是真抓实干、第一保证是党的领导。“第一个南大”之“大”主要“大”在使命责任重大、理想信念远大、胸怀眼界阔大、学问贡献博大、师爱师德高大。“第一个南大”之“道”关键“道”在初心不改、使命不变,宏愿在胸、久久为功,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立德铸魂、聚心导行,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当下,新使命要求我们以追求一流的境界,提升推进重心转移的迫切性,强化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奠基、“两个维护”铸魂,聚焦“根本性”问题持续用力、把握“方向性”问题精准用力、破解“关键性”问题集中用力;以迎难而上的担当,提升推进发展转型的迫切性,坚持深度内涵提升与适度外延扩张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相结合、激活内在动力与回应外部压力相结合;以一抓到底的激情,提升推进节奏转换的迫切性,由“闲庭信步”走向“快马加鞭”、由“以下促上”走向“以上率下”、由强调“如果”走向强调“结果”;以常抓不懈的执着,提升推进作风转变的迫切性,营造精神提起来、肩膀硬起来、责任担起来、做人正起来、干事实起来、事业兴起来的良好氛围。
(三)从新使命激发的新气象中认清“改变南京大学”的艰巨性
建设“第一个南大”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既是一种向往,也一种能力;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结果。建设“第一个南大”的过程,也是改变南京大学的过程。改变南京大学面临思想观念、习惯势力、体制束缚、利益分配等许多阻力,既不可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南京大学的新气象体现在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加强党对学校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协同推进、同向发力、科学建构、富有成效之中。首先,在以新使命回应智能化的挑战中激发新气象。“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因此,南京大学要自觉推进发展方式从增长型向发展型、从小教育向大学习、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转变,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服务“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其次,在以新使命回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挑战中激发新气象。在普及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公民的义务。因此,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个维度办所有专业、评判所有老师、评价所有学生,要从“同质化”转向“多样化”,要从“金字塔”转向“五指山”。深化教育教学的供给侧改革,努力做到供给平台优质化、供给策略精准化、供给对象多元化、供给途径混合化、供给方式灵活化,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第三,在以新使命回应管理创新的挑战中激发新气象。推进南京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深化综合改革,推进管理从"行政本位"向"学术本位"、从"功能管理"向"战略管理"、从"管理大学"向"治理大学"、从"经验治校"向"依法治校"转变,从而为南京大学以次优地位争得最优人才、以较小规模作出较大贡献、以有限投入满足无限期待、以先行优势助力后发先至、以已有辉煌赢得持续辉煌提供可持续动力和永不枯竭的资源。
二、怎样改变南京大学?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南大人的使命不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南大”,而是要用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变南大”。改变南京大学,必须从改变每一名校处级干部开始,融与时俱进、创新推进、刻苦求进、协同奋进为一体,改变思维方式守初心,改变领导方式担使命,改变发展方式找差距,改变强己方式抓落实。
(一)改变思维方式守初心
德国诗人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思维方式决定着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决定着实践效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等分析解决治国理政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完成我们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学好和用好这些思想方法。思想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能否突围。当前,南京大学进入了归零开篇、接续奋斗,解放思想、一流引领,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服务需求、回应关切,集聚资源、提升内涵,稳中求进、增压提速的新阶段。只有“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才能真正地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把“改变南京大学”变成美好的现实。
1.改变就事论事的短视思维,以登高望远的战略思维守初心
就事论事则衰,以势谋事则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这是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如何以战略思维守初心?首先,心中要有核心。马克思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不,只有一个核心。邓小平同志说过,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我们党团结带领13亿多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治国理政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情况之复杂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都无法比拟的。没有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就没有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会导致各自为阵、各自为政,那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今年两会期间,栗战书委员长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思想上的引领作用、方向上的把控作用、战略上的决断作用、政治上的凝聚作用、行动上的表率作用。其次,心中要有党心。始终听党话,坚决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不叫干啥就不干啥。再次,心中要有民心。坚决把师生员工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作为评判学校工作的最终标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四,心中要有恒心。不做两面人,始终如一、心口如一,表里如一。自始至终坚定不移,自始至终对党绝对忠诚。
以战略谋划守初心就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例如,孙叔平同志1953年出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56年就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指出我们的教育应有“自己的学制”“自己的教材”“自己的学风”等。1983年5月,匡亚明给邓小平同志写信,提出加快建设全国50所重点大学的建议,引起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可以说,“835建言”开启了上世纪90年代“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先河。做这些事情,不是从细枝末节而是从大的方面、根本的方面抓住事物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提出建议,推动工作。今年3月16日,南京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这也是南大立足服务国家作出的谋划,为学校长远发展厚植了基础、提供了动力。对南大领导干部而言,战略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必须自觉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战略定力迎挑战,清晰地认识到攻坚期挑战在哪里、机遇期出路在何方,自觉与中央要求对标,做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2.改变非此即彼的片面思维,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守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运用辩证思维守初心,要求我们运用“两点论”,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积极稳妥地推动事物发展。当前,南京大学既稳中有进,又进中有忧,既有令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期待,也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焦虑。既要看到沈树忠院士获得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卢德馨老师获得全国首届杰出教学奖、我校自然指数位于全国高校第一、截至上半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8人等成绩,更要看到我校“弱”在有影响的领军人才队伍,“少”在标志性成果的不断产出,“短”在大交叉大融合的大平台建设,“瘦”在一流学科的数量和质量,“快”在最佳窗口期的悄然即逝,“淡”在南大故事鲜见浓墨重彩,“缺”在可持续动力机制的构建,“粗”在满足于想到而不追求做到,“差”在社会美誉度提升缓慢。具体到人才工作方面,最大问题是思想解放不够、人才意识欠强,最大束缚是人才工作体制不灵、运行机制不活,最大软肋是人才总量偏小、领军拔尖人才缺乏,最大短板是人才结构欠优、有效投入偏少,最大弱项是人才存量开发不足、增量水平偏低,最大抱怨是人才综合服务不配套、有效激励不及时,最大危险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充分、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不协调。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党委明确把第一资源“开发”作为推动学校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以“头雁工程”为牵引,以“擎天计划”等为支撑,大刀阔斧地“开”第一资源兴校之路,大气磅礴地“发”第一资源强校之力,以开阔思路、开明举措、开放环境持续高效地释放出发掘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发展人才事业的强大活力,为建设“第一个南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有力的人才保证。
3.改变颐指气使的权力思维,以敬畏敬重的法治思维守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对我校依法治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以法治的底线思维守初心。教育的底线就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按教育发展规律办学,按人才成长规律施教,按科学管理规律治校。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关键是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本、以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本、以奠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本,建设好学校党委提出的“熔炉工程”。其次,以法治的权利思维保基本。突出以有教无类促进起点的公平,提供普惠的教育;以因材施教促进过程的公平,提供合适的教育;以各尽所能促进结果的公平,提供全面的教育。第三,以法治的规则思维明边界。教育不是无所不能,学校不是无所不包,老师不是无所不会,校长不是无限责任,不能像抓经济那样抓教育,不能像办工厂那样办大学,不能像管政府干部那样管大学的干部。学生的人格尊严是不能超越的,学生的健康和快乐是不能超越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不能超越的。只有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坚持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相统一,才有永葆学校的生机和活力。
4.改变循规蹈矩的惯性思维,以破旧立新的创新思维守初心
创新是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系于想象、成于实验的产生新颖、有价值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包括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观念创新。我们通过找差距就会发现,南京大学之所以观念创新不够,主要来自无知的阻力、经验的阻力、习惯的阻力、书本的阻力、实践的阻力、自满的阻力、权威的阻力、利益的阻力、行政的阻力等。推进理念创新,要不为视野所限,明晰目标放眼看;不为成绩所累,要蹚出新路放胆闯;不为定势所困,要直面矛盾放手干。克服安分守己的心态,改变安步当车的速度,转换安于故俗的眼界,打开安于一隅的胸怀。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学校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决破除阻碍学校发展的一切思想、体制障碍和不合时宜的顽瘴痼疾,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更坚定的意志和更有力的行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
(二)改变领导方式担使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对此,我们须臾不得偏离,处处不得游离,绝对不能背离。改变领导方式,就是改变我校党的领导弱化的问题,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在学校管党治党上取得新成效,在办学治校上展现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呈现新气象。
1.以提高政治领导力担使命
政治领导是党的领导的基本属性,政治领导力是党的核心领导能力,政治领导力是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从性质上说,是政治性的而非经济性的社会性的或者其他属性的领导;从内容上说,是政治的领导,即从政治的方面也就是从方向、原则和大局方面进行领导;从效果上说,是增强政治凝聚、强化政治引领、优化政治运行、提供政治保障的领导。可以说,几乎党的所有领导活动,要么是政治的,要么是政治性的,要么是政治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从政治上考量和解决问题,注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改变领导方式担使命,关键就是要牢牢把握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大学是一个社会存在,不同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目的。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提高政治领导力,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做到“四个一”,即维护一个体制、坚持一个原则、打牢一个基础、守住一条底线。维护一个体制就是自觉维护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只有做到“心神领会”,才能“心悦诚服”,方能“心想事成”。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调研准备机制、意见表达机制、决定形成机制、决定执行机制、反馈调节机制、绩效考评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学习提高机制。打牢一个基础就是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师生、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守住一条底线就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一岗双责,工作职责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就到延伸到那里。
2.以提高思想引领力担使命
提高思想引领力,关键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为深度变革中的中国指明了航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为迷茫困惑中的世界指点了迷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世界意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教职员工头脑,做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
提高思想引领力,一是坚持人民立场,扩大号召力。着力解决为谁研究、替谁说话的问题,真正做到为人民做研究、为人民鼓与呼。二是深化理论研究,提高说服力。理论只有讲得透彻才能够说服人,只有彻底的理论才能够彻底说服人。而理论只有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三是讲好党的故事,提升吸引力。党的故事是党的写照,讲好党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传播党的理论和思想,才能使党的理论和思想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四是推进话语创新,增强感染力。将党的发展和建设优势,转化为党的话语优势,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做中国学术的创造者、世界学术的贡献者。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任务、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真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转化成我们的共同思路和工作举措。
3.以提高群众组织力担使命
“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集中反映为依靠、动员、组织和教育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能力。增强群众组织力是实现初心使命的动力支撑,是从苦难到辉煌的历史昭示,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要求。
增强群众组织力要因应时代要求固本开新,积极运用组织资源、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实现组织优势向力量优势的成功转化。增强群众组织力要锤炼过硬本领和作风,特别是先当好群众的学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师生交朋友,多向师生请教。要聚焦夯实抓院系基层党建,推进“支部建设落实年”,实施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优势。特别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规范学生社团管理,深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积极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三)改变发展方式找差距
面对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培育奋进精神。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发展理念,对照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照标杆高校的快速进步,我们还存在不少不足,必须在聚焦根本任务、做好顶层设计、推进实干兴校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
1.在由聚焦一般事务向聚焦根本任务转变中,补守魂凝神之短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南京大学是一所“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的学府,拥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学者、“善学尽其理,为研究其难”的学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的学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学风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学子。南大就是“新民”的摇篮、社会的灯塔,创新的活水、真理的福地,文化的酵母、知识的源泉,道德的高地、良心的堡垒,是学术共同体、思想共同体、文化共同体、道德共同体、规则共同体等。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之“魂”,任何时候不能“神魂颠倒”,任何场合不能“魂不附体”,要自觉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守住“魂”的关键是要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要神采飞扬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激活“德智体美育劳”五大要素,全过程明责“生师家校社”五大主体,全局性优化“人财物时空”五大条件,构建“五育”并进的育人体系。要神清气爽地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发展愿景和生动实践,统筹协调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努力把我校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实更好更强。
建设“第一个南大”要有“出神入化之功”,既是求“对”之功,功在目中有人、以人为本,心中有魂、六神有主,脚下有根、坚如磐石,奋进有为、贡献卓著;也是求“好”之功,功在敬畏常识、培育好学生,敬畏本分、打造好队伍,敬畏初心、建设好学校,敬畏梦想、创造好业绩;还是求“强”之功,功在以学科强促进学校强,以队伍强促进学科强,以环境强促进队伍强,以党建强促进环境强。要“收出类拔萃之效”,既收“高品质”之效,融个人情怀、家国情怀、人类情怀为一体,融用适合学生的教育代替适合教育的学生、“会学”代替“学会”、创业就业代替单一就业为一体,融责任驱动创新、问题倒逼创新、兴趣激发创新为一体,融执行并执着、出手即出色、完成就完满为一体;也收“高特质”之效,以次优地位争取最优人才、以较小规模作较大贡献、以有限投入满足无限期待、以先行优势助力后发先至、以已有辉煌赢得持续辉煌;还收“高颜质”之效,正如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李瑞清所说,视教育为生命,视学生为子弟,视学校为家庭,让南大成为多情的校园,让学生争取诗意的栖居,在阳光下刻苦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在由关注单兵突进向关注统筹协调转变中,补顶层设计之短板
有人形象地说:南大最大的优点是长得漂亮,最大的缺点是漂亮得“不够明显”。那我们怎样让它“漂亮更明显”呢?营造办学治校新生态。营造好心态,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起而行之,奋发争先;营造好状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营造好业态,努力走前头、奋进尝甜头、奉献有奔头。重塑立德树人新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弘扬个性、全面发展,变“模式变革”为“体系建设”,变“单一教学”为“综合育人”,完善评价指标“达成度、保障度、满意度、适宜度、有效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生态、更优的教育资源、更强的支撑服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构筑科学研究新高地。强化“三个面向”,以“大平台”建设为重点,紧盯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持续强化基础研究,解决“打底子”问题;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解决“想点子”问题。深入推进“卓越研究计划”和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增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协调性。例如,学校积极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国家基础创新基地建设。这对南大来说是个重要机遇和生长点,是体制创新示范点。创新队伍建设的新模式。坚持以“头雁工程”为牵引,以“擎天计划”等为支撑,制定学科人才规划制度。以“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诚意寻觅人才,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培养人才,以“一树繁花春似海”的胸怀任用人才。要用“教授就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意识重才惜才,以李瑞清请人送工资到柳诒徵门上的精神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形成一流学科新格局。一鼓作气地推进“A+学科倍增计划”,补短板、强弱项、增活力、显绩效。理科固本强基,文科博雅强质,工科推陈强新,医科补短强用。做出社会服务的新贡献。既要有“雨伞”情愫,有为才能有位;也要有“雨靴”情怀,有位更应有为。例如,要以高端智库建设为端口,促进优质社会服务。调查显示,美国约75%的智库附属于世界一流大学。近几十年来,大学智库在美国的重大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以重大课题攻关为契机,引领创新平台建设。在这方面要向清华大学学习。清华主动向国家请缨,集中全校力量攻关航空发动机难题,要做一个新的“200号”,摘下这颗“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开辟国际合作的新领域。实施高水平大学合作拓展计划。探索“引进来”的新路径。创造条件,与国内高水平大学深度合作办学。利用已有条件,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建立联合平台、联合办学。探索党的建设新路径。按照“把握一个根本原则、确立一个指导方针、理清一条工作主线、完善一个总体布局、明确一个基本要求、围绕一个基本目标”总体思路,全面提升学校党的建设水平和质量。
3.在由习惯强调如果向习惯强调结果转变中,补实干兴校之短板
建设“第一个南大”要打好系列的组合拳,不能各自为阵。打好党建组合拳。深入实施“对标争先”“支部建设落实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六大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四轮驱动”“三项机制试点”为抓手,落实“争锋计划”,启动新任正职任期目标责任制试点。落实年轻干部队伍“168计划”和党外人士队伍“151”计划。抓好首轮巡察整改,启动开展第二轮校内巡察。打好思想政治工作组合拳。严格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优化辅导员评聘改革,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完善师德建设工作体系,开展师德教育培训,加强院系师德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等规范化建设。打好多校区协调发展组合拳。同步推进鼓楼校区整体功能提升、仙林校区历史文化铺垫和江北国际科教创新区建设。加快苏州校区建设步伐,聚焦功能、形象、使用、养人四个维度,做好规划设计。打好民生保障组合拳。落实教职工工作日工作午餐改进办法,出台学生使用文体活动场地优惠政策和句容双创基地配套人才公寓选购方案。探索创建校友融合发展平台,落实南京海外校友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我们还将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要签订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探索名城与名校联手、名校与名校联姻、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联动的长效机制。打好安全稳定组合拳。牢固树立“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理念,超前部署、预防为主、系统联动、快速反应,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明责要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打好作风改进组合拳。进一步完善校领导“三联系”方案,深入整治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患得患失、不担当不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继续推进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重点业务系统数据对接、网上办事大厅及微信门户开发,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
(四)改变强己方式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抓落实,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初心不是说出来、写下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必须切实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抓落实。
1.以政治家的胸怀抓落实,厚植底气
韦伯曾说,以政治为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为”政治而生存,一种是“靠”政治而生存。前者是政治家,后者就是政客。意大利政治学家莫斯卡提出了“政治家”的几个特征:第一,具有出色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政策;第二,具有一定的学识和知识,能够分辨是非;第三,拥有不屈的意志,以及不懈的活动力;第四,头脑清醒,不谋求私利,具有政治组织能力;第五,工作重心不在于选举,而在于下一代的发展。我们所讲的政治家,重要的特征就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治党治国的卓越领导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这些干部和领袖必须是“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
中组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强调,“党委书记和校长应当符合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把方向,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理想信念、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追求,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深厚的学识学养,有相当的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能力,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部属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高校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理想信念,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追求;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把方向;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深厚的学识学养,强烈的事业心;要掌握教育规律,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同志在年初全国党建工作会议强调,高校党委书记要有影响力,不搞照顾性安排。校长要有教育理念,不搞价值中立。在我看来,党委书记的影响力体现在“在与不在一个样,在与不在不一样,在与不在还是一个样”。各级书记都要按照中央要求,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四为服务”这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政治家办学必须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家办学所讲的“主义”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所持的“主张”就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所抓的“主线”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所为的“主题”就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所干的“主业”就是用好政策、汇聚资源、服务发展、多作贡献。
以政治家的胸怀抓落实,必须厚植底气。南大的底气就是自信、力量、办法和境界。南大的底气是靠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的长期积累和有机叠加而成,既“吹”不出来、“夸”不出来,也“掉”不下来、“冒”不出来,而是干出来、创出来、磨出来的。厚植南大底气,必须以“干”为先。“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再好“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蓝图,如果不真抓实干,那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强化实干兴校、真干强校、巧干荣校的意识,激励干部带头干,不图虚名;鼓励师生用心干,不务虚功;勉励上下同心干,不求虚绩。必须以“创”为要。创新是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动力。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理论和文化创新,有效增强办学软实力;坚持需求导向,不断推进科技和学术创新,有力提升办学硬实力;坚持结果导向,不断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有序涵养办学巧实力。必须以“磨”为基。闵乃本院士二十年磨一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正是南大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底气所在。
2.以教育家的智慧抓落实,昂扬锐气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们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他说,这些都不是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具有两种特征: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创造精神;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开辟精神。在南大历史上,我们不乏这样的教育家。例如,郭影秋、匡亚明校长都是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建树教育的教育家,给南大留下宝贵的财富。
当期,我校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没有锐气就难以披荆斩棘、攻城拔寨,就难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就难以完成各项任务。昂扬锐气就要自觉遵循规律。我来南大后,一直在品读南大这本厚重的百科全书,深深地体悟到:见人称师、爱生如子、视校如家不会错,扬名成家、扬长避短、扬清抑浊不会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以美生美不会错,攀最高峰、吃最大苦、求最优解不会错,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济困扶危不会错,精神饱满、精益求精、精彩纷呈不会错,争取资源、扩大资源、用好资源不会错,严师出高徒、兴趣出高分、探究出高见不会错……。这些校园“常识”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规律的生活化表达。昂扬锐气就要持续解放思想。南大要争先,思想走在先;南大要拼搏,思想解束缚;南大攀高峰,思想当先锋。避免“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如果不敢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不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能根据建设“第一个南大”新实践提出新思路、寻求新办法、创造新经验,那只能是“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昂扬锐气就要力克艰难险阻。面对艰难险阻、克服艰难险阻的最好办法就是迎难而上、破阻而行。回避没有出路,后退不是办法。毛泽东曾经说过:“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如果没有昂扬锐气,就会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悲观失望、灰心丧气,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昂扬锐气就要提升能力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既要提升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也要提升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还要提升干成事、不出事的定力。善于从“北冥之鱼”悟出“不滞于物”的情怀、从“濠梁之鱼”悟出“不困于心”的自觉、从“江湖之鱼”悟出“不乱于人”的清醒。
3.以实干家的坚韧抓落实,浩然正气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办好南京大学需要实实在在地干、踏踏实实地闯。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书记兼院长朱九思,曾自我评价道:“我当校长时创造性的工作主要是两件半事情:一是提出了发展新思路‘走综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二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半件事是植树造林。”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顾方舟,是中国人都应该向他鞠躬的救星。顾方舟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为我国消灭“脊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中国爆发。1957年,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正式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在疫苗研制的临床试验阶段,为了检验疫苗对人体是否有副作用,顾方舟曾冒着瘫痪的危险,喝下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过去,他发现自己生命体征没有出现异常,于是又做了一个更加惊人的决定:让自己刚满月的儿子服用疫苗!后来,证明疫苗对儿童也同样安全。可以说,他用一瓶小糖丸,消灭了中国的小儿麻痹症。这种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实干精神是全体中国人和全体南大师生要认真学习、终身践行的。
以实干家的坚韧抓落实,要浩然正气。正气就是披荆斩棘的英雄之气、不畏艰险的豪迈之气、守住底线的崇高之气、爱民为民的赤子之气。心正则无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无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有自重的觉悟。看重责任、看重操守,看轻“官职”、看轻“名利”,始终保持一颗公仆之心、平常之心、质朴之心,做优秀的干部,不做优越的干部。不能老牛拉车,有气无力;老生常谈,有话无新;老气横秋,有眼无神。不能“口号式”贯彻落实,“走秀式”调查研究,“忽悠式”服务师生。要有自警的清醒。“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学校不是“保险箱”“无菌室”,诱惑风险无时不在,糖衣炮弹无处不有。要高度警觉,不要踩上“地雷”、 掉进“陷阱”、缠上“水草”。要有自律的底线。严守廉洁自律准则,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严守纪律规矩,坚决防止特权思想,做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甘于奉献的“孺子牛”、改革创新的“拓荒牛”。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时刻不忘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师德要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心灵,以学识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时刻不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的“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是任何教科书、任何语言、任何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若要“善为师者”,就要“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时刻不忘责任与爱永远是师德之魂。“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缺少发自内心对教师身份的热爱和敬畏,缺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金钱、物欲、名利、美色等同师德的较量中把持不住自己,那既当不了教师,更当不好教师。
当前,我校主题教育正在向纵深发展,通过进一步推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深度有机融合,切实把党中央关于主题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气势磅礴、高瞻远瞩、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夙夜在公、砥砺奔跑,在一代又一代南大人创造伟业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向着“第一个南大”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